Search

城市美學與京都經驗

  • Share this:

市府在2019/11/28成立「城市美學辦公室」,強調「透過有組織、有效率的機制推進,打造出一個具備美感、秩序,讓市民有感的城市空間」。説到「城市美學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招牌廣告,嘉義市雖有制定「招牌廣告管理辦法」,卻沒有落實與執行,任由破損的招牌掛滿街頭。
日本京都因為過去店家大小招牌雜亂破壞了傳統市容景觀,京都政府於2014年9/1正式實施「屋外廣告物條例」,市內所有廣告招牌大小、高度、顏色都必須符合規定。政府甚至把五彩繽紛的招牌拆除,修改成配合古都風貌的樣式,這使得京都的傳統特色在揮別凌亂招牌後得以重現。有業者說,一開始他也很反對,但店面更改設計後,許多觀光客來打卡、拍照,也提升了他們店家形象與知名度,整條街都因此漂亮起來了。
京都政府要求招牌廣告以茶色、乳白色調為主,顏色柔和並要求盡量平面化,不要絢爛、華麗,要營造出一股懷舊、平和、安靜、簡單、僕素的氛圍。這不僅是城市的特色,更是日本人心靈層次的美學表現。這種簡單、樸素氛圍的美學表現就是「侘寂Wabi-sabi 」。京都的特色別人也許無法複製,但京都政府對其營造城市特色的用心,值得我們學習。
城市美學的經營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,是一步一腳印去營造,要把這個都市當做自己的家來照顧,才會達到「近悅遠來」的效果。如果我們現在不做,那什麼時候做? 嘉義現在的都市樣貌就是在檢驗我們過去的努力成果,而現在也是未來的過去,在我們對話的當下已經成為歷史,今後市府對「城市美學」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必須先問自己,這對嘉義市20年後的影響是什麼?


Tags:

About author
View all posts